臨港新片區將設立上海市氫基綠色能源交易平臺,進一步擴大LNG、綠色甲醇保稅加注規模。
7月8日舉行的2024滴水湖高能級航運服務業創新大會上,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上海臨港綠創、國華投資氫能公司、上港集團能源四方簽署共建氫基綠色能源交易平臺合作備忘錄,各方將合作建設交易平臺,為高效配置氫基綠色能源提供平臺和載體。
建設方案顯示,上海氫基綠色能源交易所將構建集綠氫、綠色甲醇、綠氨等綠色氫基產品及綠氫證書交易、數據服務和金融服務于一體的氫能全產業鏈交易服務平臺。先期立足國內開展綠氫證書交易及綠色甲醇、綠氨、綠氫交易服務,待交易模式成熟后,通過走向世界建成國際化綠色氫基產品交易中心。
由于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下屬上海聯合礦權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稱“上礦所”)具有商品交易牌照,因此,上海氫基綠色能源交易所計劃依托上礦所,通過股改及更名完成組建。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總經理劉杰表示,以綠色甲醇、綠氫等氫基綠色能源為代表的新型清潔能源,被認為是當前航運業綠色轉型的必然選擇。上海氫基綠色能源交易平臺也將致力于建成國際化的綠色金融產品的認購中心、定價中心、交易中心、貿易中心,助力應對氣候變化和雙碳目標的實現。
我國是氫氣、合成氨和甲醇生產大國。綠色甲醇在我國已進入實質交易應用階段,綠色氫基能源正在全面加速。氫基產品的產業基礎,是支持上海氫基綠色能源交易所運營的基本保障。
作為上海氫能產業發展重點區域,臨港新片區未來將打造成為上海乃至全國氫能產業發展的制度創新試驗田、示范應用探索區、基礎設施樣板間、公共平臺聚集地,成為國內外重要的氫貿易基地。
目前,上海港已經成為全國首個擁有綠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能力的港口。今年4月10日,國內首艘已投運最大甲醇燃料加注船“海港致遠”輪在洋山港冠東碼頭為馬士基16000TEU甲醇動力集裝箱船“阿斯特麗德馬士基(Astrid Maersk)”輪完成綠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作業。
“洋山港成為全亞洲首個(世界第二個)成功完成大型遠洋船舶綠色甲醇同步加注作業的港口,這彰顯了綠色發展理念,也為我們未來的合作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馬士基碼頭公司中國區總裁韓巖濱在6月21日舉行的臨港新片區高水平開放大會上說。
上海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金山表示,當前,全球航運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加速轉型,航運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這都為航運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巨大機遇和強大動力。
“我們將著力構筑綠色低碳的產業生態,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綠色低碳是航運業轉型的必然趨勢。我們將大力支持綠色航運產業聯盟的發展,加強航運業綠色發展的國際合作,不斷擴大綠色航運的‘朋友圈’,共同推動全球航運業綠色轉型。”陳金山說。
陳金山同時表示,將出臺支持綠色航運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的專項政策,設立上海市氫基綠色能源交易平臺,進一步擴大LNG、綠色甲醇保稅加注規模,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綠色航運產業生態。
為加快國際航運業綠色低碳轉型,助力“雙碳”戰略實施,今年3月1日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牽頭發起成立了綠色航運產業聯盟開放平臺。
2024滴水湖高能級航運服務業創新大會現場,國際燃料油工業協會(IBIA)、沙特電力與水務投資、PROMAN、勞氏船級社(LR)、中國國檢、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華電集團、特變電工、正泰集團、運達股份、海暢氣體、明陽集團、龍源電力、荷蘭皇家孚寶等又一批企業加入到綠色航運產業聯盟開放平臺,將為加快綠色新燃料供應、完善綠色航運服務生態貢獻力量。
同時,“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臨港基地”揭牌,將聚焦綠色甲醇、氫能、氨等綠色新燃料,研究相關技術路線和工藝流程,為合理確定國內綠色新能源工藝標準和綠色低碳轉型路徑提供支持。會議現場,聞基生物、正泰集團、運達股份、海暢氣體等4個項目簽約落地臨港,將在臨港新片區設立區域總部或貿易結算平臺,助力上海打造綠色航運服務生態。
聞基生物董事長程兆鵬表示,全球航運業的脫碳,一個很重要的解決方案就是使用替代燃料。預計到2050年全球綠色甲醇的需求量是3億噸,因為大量的船東要到上海港加注,因此聞基生物落戶新片區,希望在上海把這個綠色行業做起來。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The Website Supports All Mobile Terminal Design Support:©Bootst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