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一批深綠色的氫能助力共享自行車正式在廣州番禺落地。這個不大不小的事件,卻是和當前的氫能源在城市中加快應用息息相關的。
兩年前,首批氫能共享單車就已經落戶佛山,隨后在各地都有開花。然而,那一代的氫能單車明顯笨拙,電機體積龐大,可以用“原始”形容。很快,這類公共氫氣單車就式微了。如今,落戶廣州的氫能單車以相似的速度和續航,卻做到了時尚和輕盈的狀態,不得不說已經是這個行業跨越式的進步。
工業和信息化部強調,氫能作為現有能源形式的有益補充,已經成為助推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戰略選擇,要有序發展氫能產業,積極穩妥推動氫能在工業領域的多元應用。受制于鋰電池的安全問題,國內主要的城市小區針對共享出行等場景禁止鋰電單車。從氫能市場化應用場景來看,氫能單車是最佳場景之一。
近年來,廣州市積極布局新能源千億級產業鏈,已集聚了不少覆蓋氫能產業鏈上游制氫、中游氫氣儲存及運輸、下游應用環節三大板塊的企業。氫能商業化的腳步也正向物流配送、公共服務、便民生活等場景應用擴展。2023年底,由現代氫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投產的首批氫能物流車已正式投入運營。如今,氫能單車也來了。可以清晰地預見,在未來的日子里,氫能這種清潔能源將在我們生活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為清潔、高效、安全的能源體驗。
在具體的應用上,使用者首先會從共享租車的層面起步,逐步去感受這種交通工具的優缺點和便利程度。那么平臺運營商,就得在服務保障上,給使用者提供無憂的配合。比如車輛比較沉重,那么相應的車身材料和輪胎設計可能就要改進。又比如用戶對氫氣原理有所顧慮,也是影響推廣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說服使用者先試后付費,也是需要探索的。
當共享車型被大家在嘗試中熟悉之后,就能進入千家萬戶,成為許多家庭擁有的廉價高效的交通工具。那么更換氫氣瓶的服務配套,類似電池柜那種就要全面跟進,需求密度之高可以想象。此外,在續航公里上,能否有質的突破,也是關乎產品力的關鍵。當前40公里左右的續航,意味著30公里之后就要考慮加氫,而用戶自然都是希望換氣周期能更長才便利的。
無論如何,氫能用在自行車上,也就能用在更多的交通工具和生活配套上。氫能代表的綠色和清潔,也必然要求相應的安全和便利作為基礎。不能再走回全民買電動單車,結果造成“泛濫成災”的騎虎難下的老路。氫能單車必然要在嚴格的法規約束下,比如無法改功率,不能加裝,控制最高時速,這些都是壓制不合理需求的重要手段。
來源:羊城晚報
免責聲明: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僅用于學習交流,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內容、圖片、版權等存在問題,請聯系后臺進行刪除。以上僅為靜態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The Website Supports All Mobile Terminal Design Support:©Bootst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