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氫能與燃料電池
近日,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度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工作的通知》(工信廳節函〔2023〕259號),經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及通信管理局、有關中央企業、行業協會推薦,專家評審等程序,形成《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薦目錄(2024年版)》。為進一步聽取社會各界意見,現予公示。
《目錄》顯示,氫能制氫及利用技術被單獨分類,共有15項入選。其中,既有重卡用燃料電池系統、富氫尾氣制氫等熱門、成熟的技術,也有SOEC、綠色航煤等較為前沿的技術。
具體來看,在氫氣制取環節,包括電解水制氫/氨3項,生物質制綠氫1項,尾氣制氫1項;在氫氣利用環節,包括燃料電池3項,加氫站1項,氫氣燃燒應用2項,氫儲運2項,綠色航煤技術2項。
作為全球最大氫氣生產國,我國氫能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陜西研發首條氫燃料電池系統裝配線,填補當地燃料電池系統生產的空白,產品性能全國領先;北京氫能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三級跨越,提前完成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等關鍵零部件的自主化應用;四川實現“制儲運加用”氫能產業鏈全覆蓋,不斷拓展氫能在分布式能源、飛行器等領域的應用,打造“成渝氫走廊”……
商業層面方面,迄今全球已經啟動的680多個大型氫能項目絕大部分都是由企業直接出資開發,包括埃克森美孚在得克薩斯州開發的全球最大低碳制氫設施、西班牙伊比德羅拉電力公司在普埃托里亞諾建設的歐洲最大工業用氫能工廠,法國企業Lhyfe正在籌建的全球首個海上氫氣工廠等。
氫能建設方面,綠氫成為了各國一致性的開發重點。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提出為綠氫提供最高3美元/千克的稅收抵免,而按照啟動不久的歐盟綠色交易工業計劃,歐盟創新基金將為綠氫提供8億歐元的專項補貼。同時,日本也推出了2萬億日元的綠色創新基金用以建設大規模的綠氫供應鏈。
業內人士表示,在全球能源向清潔化、低碳化、智能化發展的趨勢下,氫能產業已經成為當前能源技術變革的重要方向,要不斷完善產業生態,推動氫能產業強鏈、補鏈、延鏈。
The Website Supports All Mobile Terminal Design Support:©Bootstrap